河邊的文藝復興: 被「埋葬」的全美最富之城復活了…The Renaissance at Riverside: The once America’s richest city is once again rising
本文原載於2011年十月號創新發現誌
Summary
The navel orange trees made Riverside the wealthiest city per capita in America by 1985, but failed to provide Riverside with sustainable growth to build a 21st century economy. By the year of 2005, 10% of Riverside residents were living under poverty line, and bridging the educational and digital gap became the major priority. Digital Infusion Program led by Smart Riverside brought new life to the city and its residents: According to the plan, any family that completes a training class can receive a free PC refurbished by reformed gang members. One of those former gang members, Jesse, said: “there’s nothing we can’t fix.” And it is true. There’s nothing they can’t fix: no matter it’s a broken PC or a troubled city.
又是晴朗得過分的一天—天空是那種深濃的澄藍色,深濃得就要滴下藍色的顏料來。柏油路在熱情的陽光下暈陶陶的開始融化,分明可以看見絲絲蒸氣從路面往上冒。
這是美國加州河邊市(Riverside)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夏日午後。河邊市位於南加州內陸,照得到加州的豔陽,卻吹不到來自太平洋的海風,夏季最熱的三個月,正午時分氣溫經常逼近華氏百度,燥熱難耐。
城市的一角,一間小工廠外面,兩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頂著烈日,發動小卡車,正準備出門的同時,一輛白色轎車滑進工廠的小停車場,一名戴著眼鏡的中年男人踏出車外。兩個年輕人見狀,咧開了嘴,揮手招呼:「哈囉,史帝夫(Steve)!」
「你們好啊,要出門了?」
「欸, 去蒐集那些回收電器。」
兩個年輕人,威利(Willy)和麥克(Mike),開著小卡車走了。史帝夫走進小工廠,裡面另一個年輕小夥子,傑西(Jesse),正在修理回收來的破舊電腦。看到史帝夫走進來,傑西停下了手上的工作,兩人握手寒暄著。
「我不知道他們過去都做了些什麼, 我也從沒問過他們,我只知道,他們都有幫派前科,不過現在都好得很,威利和麥克都結婚了,有很好的家庭;傑西上了大學,他明年就要畢業了。」史帝夫說。
幫助這些前幫派少年,乃至整個河邊市重生的,是智慧河邊市自2006年起大力推動的數位共融計畫(Digital Infusion Program),該計畫屬於河邊文藝復興計畫(Riverside Renaissance)的一部分。
故事得從2005年說起。當時的河邊市深陷種種麻煩之中。歷史上,河邊市曾經因為種植甜橘而賺進了不可一世的財富,1895年間甚至成為全美每人平均所得最高的城市。
但是,河邊市氣候本來就乾燥,直到1970年代以來,全球暖化使加州缺水問題日趨嚴重,甜橘業不敵缺水危機,逐漸蕭條。處於南加州交通樞紐位置的河邊市轉而發展倉庫和運輸業,大部分的經濟依賴鄰近大城洛杉磯和聖地牙哥。
2004 年,河邊市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出,這個策略使河邊市陷入困境:河邊市成了貧富不均、教育差異懸殊的M型城市。受過高等教育、經濟條件良好的市民通勤到洛杉磯或聖地牙哥,從事腦力密集的高收入行業;地方上卻有許多經濟條件不好、無力接受教育的居民,從事勞力密集的低收入工作,他們在貧困中打滾,他們買不起課本和電腦,他們的子女在學校裡沒有能力和有錢人家的子女競爭,轉向街頭組織幫派,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人們認為,是該採取行動的時候了。2005年,當時的河邊市長、市政副理、以及學界、業界人士集合起來,成立了智慧河邊市,史帝夫被延攬為首席資訊長,不久,就被任命為執行總監。
智慧河邊市發起河邊文藝復興計畫,史帝夫召集企業領袖商量對策,大家達成共識,認為河邊市民貧富不均、教育程度懸殊,長此以往將成為企業投資河邊市的絆腳石,當務之急該是弭平這一缺口。
針對這一點,史帝夫特別發起數位共融計畫,凡是河邊市民,年滿18歲、家庭年收入在45,000美元以下者,都可以申請免費的電腦訓練課程,順利完成課程者,由智慧河邊市贈送一台桌上型電腦。未滿18歲者,也可以由監護人陪同,申請課程,完成課程後一樣可以獲得一台桌上型電腦。
送出去的電腦,來自本地市民、本地企業淘汰的舊電腦。智慧河邊市是非營利機構,按照聯邦政府規定,捐電器給非營利機構可以獲得減稅,加上智慧河邊市大力宣傳,舊電腦、舊電器的捐贈很快就源源不絕的湧入數位共融計畫的辦公室。
修好了電腦 也修復了城市
史帝夫再透過河邊市少年法庭,雇用有前科的少年犯,教他們修電腦的技術,把淘汰的舊電腦翻新,送給完成電腦訓練課程的家庭。數位共融計畫也接受電腦以外的舊電器捐贈,轉賣給二手電器行,所得作為數位共融計畫的教育基金。
自 2006年數位共融計畫上路以來,已經有5,000個河邊市家庭受惠。有了電腦,如果沒有網路,電腦的功能就大大減弱。為了讓窮人家的孩子也享有資訊近用的權利,智慧河邊市招商提供免費無線網路,在城市中廣為安裝無線網路基地台,目前免費無線網路的覆蓋率在河邊市已經到達80%。
「我們不會讓這些廠商白白提供服務!」史帝夫說:「對於願意免費提供市民無線網路的廠商,我們河邊市政府承諾,所有警用、消防用、交通用網路,都採用他們的設備,以確保商家有錢可賺。因此我們的網路供應商也提供市政府一個警、消專用的網路系統,這也有助於提升河邊市的公共安全和交通順暢。」
數位共融計畫和免費無線網路,弭平河邊市民的教育和資訊近用缺口,6年來已經看到成效。高科技企業包括電子元件製造商柏恩科技(Bourns)、客戶關係管理軟體製造商Surado公司等,都紛紛進駐河邊市。
威利說:「對於我現在所做的,我很驕傲。」
麥克說:「我們這是在服務社區,這是最棒的。」
傑西說:「沒有什麼是我們修不好的 。」
沒有什麼是修不好的—不論是一台故障的舊電腦,還是一座蕭條的老城市。
別費時間去規畫 要馬上行動
「歷史學家不能精確地告訴你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是何時開始的—」智慧社群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共同創辦人Louis Zacharilla說:「但是,他們可以指出河邊市開始復興的年份和月份。」
在河邊市擬妥戰略計畫—河邊市文藝復興計畫—的那一刻,它的未來就開始了。Zacharilla認為,整個計畫的推行令人驚豔:「許多不同類型的項目、可以花上30年來做的項目,河邊市在5年內就完成。」
「在很多、很多方面,我都很欣賞河邊文藝復興。」首先,Zacharilla喜歡河邊市領袖的勇氣和智慧,在總體規劃完成以前,就承諾編列近17億美元預算,來進行河邊市的復興。河邊文藝復興不是一個大計畫—而是許多小計畫的集合。Zacharilla還喜歡河邊市長和市政經理說的這句話:「如果我們花太多的時間去規畫,我們就沒有精力去建立和恢復我們的公園、圖書館和藝術創作社區了!我們馬上行動吧! 」
Zacharilla認為,河邊市全面復興的最好具體象徵,就是長青公墓(Evergreen Cemetary)的修復—河邊市的創辦人就被埋葬於此。該公墓早就無人看管,草坪枯黃,「真的很醜」;但是河邊市的領袖和市民讓它恢復了從前的美麗。「今年春天我實地視察河邊市的時候看到過這個地方,」Zacharilla說:「現在它很美麗了。」市政府甚至在這裡舉辦社交活動。這個看得見的成果,向河邊市民、整個加州甚至整個美國發出一個訊息:河邊市這個曾經是全美最富有,但多年以來被認為已經被「埋葬」了的城市,復活了。
Steve Reneker小檔案
● 智慧河邊市(Smart Riverside)首席資訊長暨執行總監(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and Executive Director)
● 推動智慧城市目標:推動綠色河邊市計畫,角逐2012全球7大智慧城市。
● 過去成就或經驗:推動數位共融計畫,帶領河邊市獲選為全美10大數位城市,以及2011全球七大智慧城市。
● 城市網站:www.riversideca.gov
● 主要推動智慧城市項目:數位共融計畫(Digital Infusion Program),全市免費無限網路,綠色河邊市(Green Riverside, 主要項目為推動太陽能技術)。
Summary
The navel orange trees made Riverside the wealthiest city per capita in America by 1985, but failed to provide Riverside with sustainable growth to build a 21st century economy. By the year of 2005, 10% of Riverside residents were living under poverty line, and bridging the educational and digital gap became the major priority. Digital Infusion Program led by Smart Riverside brought new life to the city and its residents: According to the plan, any family that completes a training class can receive a free PC refurbished by reformed gang members. One of those former gang members, Jesse, said: “there’s nothing we can’t fix.” And it is true. There’s nothing they can’t fix: no matter it’s a broken PC or a troubled city.
又是晴朗得過分的一天—天空是那種深濃的澄藍色,深濃得就要滴下藍色的顏料來。柏油路在熱情的陽光下暈陶陶的開始融化,分明可以看見絲絲蒸氣從路面往上冒。
這是美國加州河邊市(Riverside)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夏日午後。河邊市位於南加州內陸,照得到加州的豔陽,卻吹不到來自太平洋的海風,夏季最熱的三個月,正午時分氣溫經常逼近華氏百度,燥熱難耐。
城市的一角,一間小工廠外面,兩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頂著烈日,發動小卡車,正準備出門的同時,一輛白色轎車滑進工廠的小停車場,一名戴著眼鏡的中年男人踏出車外。兩個年輕人見狀,咧開了嘴,揮手招呼:「哈囉,史帝夫(Steve)!」
「你們好啊,要出門了?」
「欸, 去蒐集那些回收電器。」
兩個年輕人,威利(Willy)和麥克(Mike),開著小卡車走了。史帝夫走進小工廠,裡面另一個年輕小夥子,傑西(Jesse),正在修理回收來的破舊電腦。看到史帝夫走進來,傑西停下了手上的工作,兩人握手寒暄著。
數位共融 市民和城市一起重獲新生
史帝夫(Steve Reneker)是智慧河邊市(Smart Riverside)—一個由河邊市產官學界合作成立的非政府、非營利機構,旨在促進河邊市的發展的首席資訊長兼執行總監;威利、麥克、和傑西三個小夥子,則是四年前,由河邊市少年法庭介紹給智慧河邊市的少年更生人。「我不知道他們過去都做了些什麼, 我也從沒問過他們,我只知道,他們都有幫派前科,不過現在都好得很,威利和麥克都結婚了,有很好的家庭;傑西上了大學,他明年就要畢業了。」史帝夫說。
幫助這些前幫派少年,乃至整個河邊市重生的,是智慧河邊市自2006年起大力推動的數位共融計畫(Digital Infusion Program),該計畫屬於河邊文藝復興計畫(Riverside Renaissance)的一部分。
故事得從2005年說起。當時的河邊市深陷種種麻煩之中。歷史上,河邊市曾經因為種植甜橘而賺進了不可一世的財富,1895年間甚至成為全美每人平均所得最高的城市。
但是,河邊市氣候本來就乾燥,直到1970年代以來,全球暖化使加州缺水問題日趨嚴重,甜橘業不敵缺水危機,逐漸蕭條。處於南加州交通樞紐位置的河邊市轉而發展倉庫和運輸業,大部分的經濟依賴鄰近大城洛杉磯和聖地牙哥。
2004 年,河邊市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出,這個策略使河邊市陷入困境:河邊市成了貧富不均、教育差異懸殊的M型城市。受過高等教育、經濟條件良好的市民通勤到洛杉磯或聖地牙哥,從事腦力密集的高收入行業;地方上卻有許多經濟條件不好、無力接受教育的居民,從事勞力密集的低收入工作,他們在貧困中打滾,他們買不起課本和電腦,他們的子女在學校裡沒有能力和有錢人家的子女競爭,轉向街頭組織幫派,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人們認為,是該採取行動的時候了。2005年,當時的河邊市長、市政副理、以及學界、業界人士集合起來,成立了智慧河邊市,史帝夫被延攬為首席資訊長,不久,就被任命為執行總監。
智慧河邊市發起河邊文藝復興計畫,史帝夫召集企業領袖商量對策,大家達成共識,認為河邊市民貧富不均、教育程度懸殊,長此以往將成為企業投資河邊市的絆腳石,當務之急該是弭平這一缺口。
針對這一點,史帝夫特別發起數位共融計畫,凡是河邊市民,年滿18歲、家庭年收入在45,000美元以下者,都可以申請免費的電腦訓練課程,順利完成課程者,由智慧河邊市贈送一台桌上型電腦。未滿18歲者,也可以由監護人陪同,申請課程,完成課程後一樣可以獲得一台桌上型電腦。
送出去的電腦,來自本地市民、本地企業淘汰的舊電腦。智慧河邊市是非營利機構,按照聯邦政府規定,捐電器給非營利機構可以獲得減稅,加上智慧河邊市大力宣傳,舊電腦、舊電器的捐贈很快就源源不絕的湧入數位共融計畫的辦公室。
修好了電腦 也修復了城市
史帝夫再透過河邊市少年法庭,雇用有前科的少年犯,教他們修電腦的技術,把淘汰的舊電腦翻新,送給完成電腦訓練課程的家庭。數位共融計畫也接受電腦以外的舊電器捐贈,轉賣給二手電器行,所得作為數位共融計畫的教育基金。
自 2006年數位共融計畫上路以來,已經有5,000個河邊市家庭受惠。有了電腦,如果沒有網路,電腦的功能就大大減弱。為了讓窮人家的孩子也享有資訊近用的權利,智慧河邊市招商提供免費無線網路,在城市中廣為安裝無線網路基地台,目前免費無線網路的覆蓋率在河邊市已經到達80%。
「我們不會讓這些廠商白白提供服務!」史帝夫說:「對於願意免費提供市民無線網路的廠商,我們河邊市政府承諾,所有警用、消防用、交通用網路,都採用他們的設備,以確保商家有錢可賺。因此我們的網路供應商也提供市政府一個警、消專用的網路系統,這也有助於提升河邊市的公共安全和交通順暢。」
數位共融計畫和免費無線網路,弭平河邊市民的教育和資訊近用缺口,6年來已經看到成效。高科技企業包括電子元件製造商柏恩科技(Bourns)、客戶關係管理軟體製造商Surado公司等,都紛紛進駐河邊市。
威利說:「對於我現在所做的,我很驕傲。」
麥克說:「我們這是在服務社區,這是最棒的。」
傑西說:「沒有什麼是我們修不好的 。」
沒有什麼是修不好的—不論是一台故障的舊電腦,還是一座蕭條的老城市。
別費時間去規畫 要馬上行動
「歷史學家不能精確地告訴你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是何時開始的—」智慧社群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共同創辦人Louis Zacharilla說:「但是,他們可以指出河邊市開始復興的年份和月份。」
在河邊市擬妥戰略計畫—河邊市文藝復興計畫—的那一刻,它的未來就開始了。Zacharilla認為,整個計畫的推行令人驚豔:「許多不同類型的項目、可以花上30年來做的項目,河邊市在5年內就完成。」
「在很多、很多方面,我都很欣賞河邊文藝復興。」首先,Zacharilla喜歡河邊市領袖的勇氣和智慧,在總體規劃完成以前,就承諾編列近17億美元預算,來進行河邊市的復興。河邊文藝復興不是一個大計畫—而是許多小計畫的集合。Zacharilla還喜歡河邊市長和市政經理說的這句話:「如果我們花太多的時間去規畫,我們就沒有精力去建立和恢復我們的公園、圖書館和藝術創作社區了!我們馬上行動吧! 」
Zacharilla認為,河邊市全面復興的最好具體象徵,就是長青公墓(Evergreen Cemetary)的修復—河邊市的創辦人就被埋葬於此。該公墓早就無人看管,草坪枯黃,「真的很醜」;但是河邊市的領袖和市民讓它恢復了從前的美麗。「今年春天我實地視察河邊市的時候看到過這個地方,」Zacharilla說:「現在它很美麗了。」市政府甚至在這裡舉辦社交活動。這個看得見的成果,向河邊市民、整個加州甚至整個美國發出一個訊息:河邊市這個曾經是全美最富有,但多年以來被認為已經被「埋葬」了的城市,復活了。
Steve Reneker小檔案
● 智慧河邊市(Smart Riverside)首席資訊長暨執行總監(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and Executive Director)
● 推動智慧城市目標:推動綠色河邊市計畫,角逐2012全球7大智慧城市。
● 過去成就或經驗:推動數位共融計畫,帶領河邊市獲選為全美10大數位城市,以及2011全球七大智慧城市。
美國加州河邊市 (Riverside)
● 人口:291,000● 城市網站:www.riversideca.gov
● 主要推動智慧城市項目:數位共融計畫(Digital Infusion Program),全市免費無限網路,綠色河邊市(Green Riverside, 主要項目為推動太陽能技術)。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