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 Made in China

從黑心玩具到黑心狗食,這些年來,「中國製造」的標籤幾乎已經等於「價廉物不美」的標籤,引起公憤還招來抵制。如果今天,中國說,「好了好了,我們要來生產高水準的產品了!我們還要自己搞設計呢!」一定會有一堆雞蛋番茄扔過去,伴著一陣罵:「X的鬼才信你啊!」

好了好了不要生氣,先來看看曾小貓今天播的專題。



所以,「中國製造」,在某種程度上,真的準備要改頭換面了。痞女洪晃說:「我們有抄襲一切的壞名聲」,其實只說出了一半的問題。那一半的問題是仿冒盛行,這一半的問題是品管差勁。是吧,要不地溝油和發光豬肉怎麼來的呢?誰家做了什麼地溝油和發光豬肉來讓中國人仿冒呢?這都是品管差勁來的啊!

於是,「中國製造」要改頭換面了。其實,也是大勢所趨。

去年,中美之間的航運成本上漲了15%,中美之間的工資差距雖然仍舊很大,但一直在不斷縮小。在中國生產產品已經越來越不像過去那麼划算;一個「美國製造」的標籤卻能大大提升產品的形象。

於是,企業生産思路產生了一場劇變。既然在中國生産産品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划算了,而現在在美國製造東西似乎也不像原來那樣過於昂貴,很多在美國銷售産品的小企業開始反思,在地球另一面生産産品是否值得。

中國工資水平過去四年每年增長15%到20%,人民幣也已經開始升值。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接受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採訪時預計,在美國和在中國生産産品的總體成本將在2015年左右接近一致,從而開啟美國製造業的復興期。這種變化已經悄悄的開始發生了:華爾街日報引用製造業參考服務公司MFG.com的調查,顯示在850多家公司當中,有四分之一的公司在2010年最後一個季度把工作機會從低成本國家轉移到了北美地區。

這就是所謂的「回岸」(reshoring)或「在岸」(on-shoring)趨勢。當「中國製造」成本低廉的優勢不再,難道還能靠著仿冒的風氣和差勁的品管搶進全世界嗎?這外面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啊。

在全世界對「中國製造」充滿不信任的當下,「中國製造」要轉型成「中國設計」,真的需要時間,也許還要一段很長的陣痛期。但是,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嘿,下回去北京,曾小貓也要來去薄荷糯米蔥逛逛。

延伸閱讀: Does History Say China Wins?

Comments